2014年3月31日 星期一

小櫥(上)

櫥有門片,櫃有抽屜,目前尚未製作過帶門片的櫥子,想練習試做看看

拿美西側柏來練習

鉋好的角料

畫線,製作榫頭

鋸榫頭

鋸榫時,用力拉與施以下壓力,鋸路會歪斜,反倒輕鬆的拉(指日本鋸),結果會很漂亮,與太極拳鬆字有著異曲同工之妙,游泳也是,身體緊蹦,肌肉不放鬆,游起來最累;能練習一鋸到位,不用再鑿刀修,是最完美的

框架的榫孔與榫頭

洗側板、背板的溝,那面要洗溝先標示比較不會出錯

側板以壁板直接施作,企口也不再去除了,隙縫就留著

預留穿帶,要打入上板

角料也先鉋出斜度,膠合後不好處理

膠合側板

膠合結構,只有兩根長夾,顧得前面顧不了後面,前面要做門片,維持門面精確與美觀比較重要

排選兩片色澤較相當的做上板,以穿帶結合

裁切,拼接

拼板

(待續...)

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

白光退散

師父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,修業期間即便老師教授的再精彩豐富,没有自己力行,發現問題解決問題,成長會很有限

一些磨刀的要訣,還來不及吸收就結業,找不到白光在哪,刀鋒利鈍的分辦等;磨刀技巧跟手工具的使用度有關,若電動工具使用居多,鮮少使用手工具,刀不容易磨好,經常使用,刀鈍了就得下手去磨,磨練久了,自然能找出一種適合自己的準則

用手辦別刀刃是否鋒利?

初學時需要一種比較,如果只有一把刀,刀由鈍磨到利,那種辨別感覺會遺失掉(我自己是這樣),有一把鈍,一把利,這樣去感受,能讓大腦把鈍與利的感覺建立起來;可以試試著用新的美工刀片,與使用過的去分辨感受

用手確認一定是垂直著刀刃,平行著刀刃手會往下割


那道白光長怎樣?

白光一現,即失鋒利;鉋刀在鉋床內,以此光判定鈍利 (鑿刀可用立即手確認)

退出鉋床,白光,甚至有些小點缺角,想必是舊料上的小砂礫造成

磨利,當磨到白光消失,也已經到達臨界點,再多磨就要"過楣"捲曲毛邊,能恰好抓到此點最好不過了

由光的大小, 來決定由哪一號磨刀石磨起,光愈粗刀石用愈粗磨起,若有大缺角則是上砂輪機,這很重要,粗石一下子就磨過,中石則要一倍以上時間

每個人根據需求做法有所差異,個人是刀磨利後馬上就會用到,4, 6千番自己的需求就足夠了,並不要求磨到鏡面等級

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

換かんばん (看板)



鉋鋸鑿是木作的三樣基本工具,被引用至自己的名稱中;

說到工具,目前電動工具的使用率,仍佔很低的比例,除了備料會用10吋小帶鋸處理與鑿榫眼時會先利用電鑽鑽孔外,其餘都是仰賴手工具來完成,在没有生產壓力下,工具的使用已經跟目前週遭環境取得了一種平衡,例如:我不會恣意的打鑿,來引起鄰居的反彈或在不該開啟馬達的時間使用它;另外也在簡介中加入對工藝的理解

2014年3月3日 星期一

展示杯架

姪女收集了一些杯子,需要有個展示架子

美西側柏,由兩塊不同板料取料


側板帶紅,上下板帶黑

一樣鳩尾,這次接邊試著用斜角

臨時又加入背板,鳩尾的位置沒考量到洗溝,槽鉋無法一刀到底,又得用鑿刀處理

所有構件

膠合;現有的板料寬只有150mm,兩層應該是最大限度了

擠的擠,裂的裂;利用美西側柏時,要將它的特性考量進去設計才行

試放;若將高度空間剛好符合杯子高度,視覺上的感受又是如此?

表面的部份上油,內部及背板就不上油;上油後鳩尾被突顯出來

再次放上杯子

不協調的鳩尾;接邊採用了斜角,而省略一個鳩尾,整體看起來不協調,日後製作斜角旁需補上個鳩尾

原先對於這樣的寬高深比例有著疑慮,怕不穩固,加上背板增加重量後,有所改善